以結構化引導問題進行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教育:以COVID-19個案討論為例

當初會想寫這篇文章介紹我在北慈的嘗試,說明如何在跨領域團隊合作教學時善用「結構化引導問題」,便是希望在台灣能發揮與歐美典範教學對等的水準,也介紹IPEC Competency Self-Assessment Survey這套好用的自評問卷。

去年我們選了COVID-19的教案來做分享,在國內算是少見的使用呼吸器重症案例,沒想到刊出的此刻台灣已深陷本土疫情的風暴,現在真的需要同島一命、團結抗疫。

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不是什麼新的概念,但對於這樣一個相對抽象又難操作的能力,在教學上仍有很多可以精進的地方。

以結構化引導問題進行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教育:以COVID-19個案討論為例 
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rough Structured Guiding Questions in Case Discussion of COVID-19 
劉子弘(Tzu-Hung Liu);程紹智(Shiou-Chi Cherng);蘇文麟(Wen-Lin Su);吳燿光(Yao-Kuang Wu) 
台灣醫學;25卷3期 (2021/05/25),P417-423


Abstract
近十年來,台灣的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(interprofessional practice, IPP)概念逐漸落實,各大醫學院校也持續深化跨領域團隊合作教育(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, IPE)。在國際上,以個案為基礎進行架構化的討論已被視為IPE可行且有效的做法,能提升學員對跨領域團隊合作的認知與態度,但在台灣卻少見文獻報告如何實作。本文將透過一個COVID-19重症的IPE教學活動案例,闡述教學醫院如何在既有的教案撰寫內容、課程進行模式上做出調整,將引導問題融入IPE之中,並納入團隊資源管理的精神,營造師生共學的教學環境。同時,我們分析師生對此教學活動的認知、評價及學員的學習成效,作為未來IPE教學活動持續改進的參考。期望能透過將架構化引導問題融入IPE,增進學員對團隊合作的認識,進而提升未來的病人照護品質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1 Ins and Outs of EPAs 課後心得

四年一瞬,我的醫學教育夢

個人化學習計畫在臨床訓練的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