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19的文章

哈佛2019畢業典禮 梅克爾總理名言集

圖片
今天是哈佛2019年的全校性畢典,下午有幸現場聆聽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演講,感受這位被譽為當今自由世界領袖的威儀跟魅力。若要我總結演講內容,請看如下圖片:梅克爾總理對畢業生溫情喊話的同時,在邊境難民、氣候變遷、保護關稅議題把川普嗆爆了! 梅克爾總理回顧她身處柏林圍牆時代的過去,到當今全球人類面對的重大議題,以親身經驗給了畢業生六點提醒。我還是不免俗地整理出來,分享給大家: 1. Take joint action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multilateral, global world. (基於這個多邊、全球性世界的利益採取聯合的行動。) 2. Keep asking yourself: "Am I doing something because it is right? Or simply because it is possible?" (持續質問自己:「我做這件事是因為它是對的?還是只是因為它可能做得出來?」) 註:這句話的情境主要是期勉不要讓科技反過來控制人類。 3. Don't forget that freedom is never something that can be taken for granted. (莫忘自由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。) 註:這邊也提到民主跟和平不是理所當然。不禁讓我想起台灣現在陷入只能用念力發大財的窘境,亡國感好重啊! 4. Surprise yourself with what is possible. (讓任何可能的事物驚豔你自己。) 註:梅克爾總理舉了柏林圍牆倒下,還有她自己成為第一位德國女總理為例子。 5. Remember that openness always involves risks. Letting go of the old is a part of the new beginning. (切記開放永遠伴隨著風險,但放下過去才能開啟新的篇章。) 6. Above all, nothing can be taken for granted and everything is possible. (最重要的是,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,同時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。) 梅克爾總理這

寫給曾在巨塔裡有過彆扭的靈魂

圖片
今天我上完哈佛醫學院這學期最後一堂課,在醫學教育研究所兩年的訓練正式畫下句點,覺得有必要寫些什麼,留給未來的自己或是對海外留學有興趣的朋友。這個標題下得有點奇怪,但滿貼近我想要分享心得的受眾 ── 經過醫學中心洗禮的年輕醫師們。 核心問題:怎麼樣才算是「值得」? 出國以前,甚至到第一學年結束,我一直在算計怎麼樣最大化我來哈佛進修的效益。畢竟這兩年下來,砸了約五百萬台幣,這不是一筆小數目,可以辦場婚禮、買輛好車,加上繳新房的頭期款了。如今畢業在即,我考量過數種職涯生活的可能性,包括留下來在哈佛當講師兼研究員、在美國醫療或教育產業做數據分析師或顧問、申請PhD繼續深造、考USMLE來當美國醫師。過程其實滿折騰的,最終我做了決定:回台灣找工作,同時期盼能繼續做我的教育夢。 看似機關算盡,但我對「值得」的想法卻有了180度的轉變。 你問我,要是一開始知道進修完就回台灣工作,若是以物質層面(如薪資)做考量,這樣值得嗎?我會說:「不值得。」因為你花了這些時間、金錢,換取的不只是學位、不只是知識跟技能,更重要的是人脈連結。這些前輩可以幫你轉介或寫推薦信,讓你在美國,無論往學界或業界發展,都有利非常多。回台工作,假設沒有國際交流等實質業務上的需求,很可能就是你在哈佛建立的連結,隨著時間慢慢淡去。因此,最務實的作法應該是:台灣醫學系一畢業,就出國念個一年期的學位,想辦法找個職位留下來,同時轉考USMLE,用醫師身分在美國發展。 若是以精神層面做考量,也許我們可以說留學是「值得」的。 我相信很多夥伴在經歷數年臨床醫學訓練後,會開始思索什麼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?對於這個問題,每個人可能會在意不同的面向。有些人會著重個人的專業能力發展,有些人會思考醫療體系與自我的關係,甚至有些人就是覺得累了,想要充個電,然後重新在跑道上衝刺。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理由,為自己創造一個機會,去學習新的領域、接觸新的夥伴、擴充新的視角。留學確實可以讓你在主動性高的前提下,以較低的時間成本,有效率地做到以上這些事情。 也許你會好奇,我到底學了什麼?我想我可以列出一些硬技能,包括統計分析跟研究經驗,但在台灣,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相同主題的實體或線上課程,或實際參與院內前輩帶領的研究計畫,透過自主學習達到在實作上對等的程度,這些東西也不一定要在哈佛學。再抽象一點的部分,包括教育學理論跟認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