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20的文章

個人化學習計畫在臨床訓練的應用

圖片
個人化學習計畫在臨床訓練的應用  文/ 台北慈濟醫院教學部暨家庭醫學部 劉子弘醫師 在醫學生及住院醫師的臨床學習上,自主學習始終是重要的一環。然而,目前對自主學習有直接幫助的作法相對有限,其效果也需要被檢證。 其中一項可促進自主學習的作法便是個人化學習計畫(Individualized learning plans, ILPs)。[1,2]各位讀者可能對個人化學習計畫相對陌生,以下先讓我來介紹一下這個計畫內容的核心組成。根據歐洲醫學教育學會(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Europe, AMEE)的指引[1],個人化學習計畫能協助學員辨識以下六個項目: (1)    你需要學什麼? (2)    為什麼你需要學它? (3)    你要如何學習它? (4)    當你學會它的時候,你要怎麼知道你會了? (5)    你要在怎樣的時間框架內學會它? (6)    你要如何連結過去跟未來的學習? 你可能會問:學員自己有能力設計一個完善的學習計畫嗎?答案通常是無法,所以學員會需要有一個好的指導者。如果學員是在學的醫學生,視其想要發展的能力,這位指導者可以是基礎學科的老師或是臨床導師。如果學員是接受訓練的住院醫師,那這位指導者可以是訓練計畫主持人( Program director )。這個指導者的角色相當重要,通常我們建議學員能夠跟指導者一對一面談,才能深入討論個人化學習計畫要如何設定跟達成。 AMEE 指引也對指導者的功能做了重點提醒 [1] : l    指導者是來從旁協助學員的,而非照個人想法來要求學員執行學習計畫。 l    學員有權利要求指導者給予他適度的支持。 l    傾聽技巧、同理心、不帶批判的態度、節制告訴學員該怎麼做、能夠看見學員可能有的選項是什麼、能夠針對學員作為給出建設性的回饋,都是指導者需要具備的技能。 l    指導者要將學員能夠改進實作的地方當作優點,而不是將其視為缺點。 個人化學習計畫沒有世界統一的格式,會隨著各訓練機構的歷史脈絡跟使用目的有所不同。不過確定的是,要能妥善執行這類計畫,好的記錄是非常重要的。歐美近年已開始有個人化學習計畫在醫學教育上的應用研究,對象可以是醫學生或住院醫師,而這兩個族群都認為個人化學習計畫是